联系我们

中天凌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8号
电话:13911813657

全国咨询热线18612626657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解决方案>养老院

养老院

打造中国养老服务业“江汉模式”

人气:5001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21-10-27
    以香港无国界社工吕安安督导(左四)为核心的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社工团队在江汉区老年公寓为老人开展心理慰籍服务  杨小宇 摄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现为国家民政部全国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湖北省一级福利院和全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福利院的管理与服务经验被民政部、中国社会福利协会誉为机构养老的“江汉模式”,成为全国养老机构的一面旗帜,也是武汉市、湖北省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养老市场大转型期,一个拥有51年历史的公办养老机构,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依然能够生机勃勃,得到国家、社会、业内同行的认同以及国内外专家的关注,成功经验对转型期中的养老行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手记

    一院双制:公私相互依托让利于民

    几年前,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在坚持养老事业公益性、充分保障本区“三无”老人供养床位的前提下,新建江汉区老年公寓,将富余床位向社会开放,在我市率先探索实行“一院双制”运行新模式,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种运营机制”,建立公办“兜底”与社会化运营互相依托、并行不悖的管理机制。

    省领导曾专程到该福利院看望慰问老年人,赞扬福利院走出了一条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为解决老龄化问题作出了探索,为老龄事业树立了标杆,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这种新模式如何运行?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总结经验如下:

    首先是管理运作市场化,“双赢”效益纳人才。全院300多名员工中,中高级专技人员116人、大中专以上学历199人,40岁以下员工占总数的60%。采取量化服务、成本核算、星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较好的福利待遇和环境吸引大批年青专业人才。

    在有效保障公益性前提下,除部分管理层保留事业编制,90%以上员工实行合同聘用制,进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在原有工资基数之上拿出总收入的85%用于提高和改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和年终奖励,在员工中开展星级服务员评定和百分考核,为合同制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达163人次。改制前,护理员年薪最高仅1万余元,现在最高年薪可达8万元。

    其次是成本核算精细化,扭亏为赢创新路。各部门引入成本核算,经济创收增长点最大化,采购物品流程化,物质入库规范化,选料、领物精细化,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降耗,完成增收节支目标。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创收比例达78%以上。运营4年来,盈利逐年提高,累计总收入7000多万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最后是收费价格多样化,普惠高端两兼顾。切实保障“三无”老人的生活质量,坚持普惠型养老原则,如老年公寓自费代养老人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收费,只要老人身体状况和服务等级不改变,原有缴费价格就保持不变,月费用(含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从1150元到2450元不等;新建的老年公寓则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为有较高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月费用(含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在3000元到6000元左右,用高端养老的收入补贴中、低端老人群体和老公寓的自费代养老人经费的不足。

    这种管理模式做到“不找市长找市场”,真正实现让利与民。

    老人享受贴心服务

    “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走进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条标语。

    福利院老年公寓划分为自理区、护养中心、康疗区和三无保障区,并按照居家生活习惯设计成厅式单元房,为了满足不同老人及入住者的需要,还分为“两人小筑”、“三口之家”等,每个房间都配有阳台,即使有老人不方便外出,也可以在阳台上沐浴阳光。

    除了温馨如家的住宅,福利院还修建老年人餐厅、小超市、美发厅等各类生活辅助设施。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春芳说,为了给老人营造一个舒适如家的温馨港湾,福利院从老人的衣食住行抓起,努力让老人吃得舒心、穿得放心、住得安心。

    居住在老年公寓的彭启顺老人是一名中学校长,退休后居住在黄陂老家,儿女非常孝顺,由于感到孤独,老人住进了老年公寓。彭老说,这里环境优雅,最重要的是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让他觉得这里比家还要温暖、舒心。

    今年,附属医院住院部的护士长谭小英荣获第五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彭启顺老人高兴地说,这是一心为老人服务、勤学苦练的结果。福利院工作人员坚持“爱心、热心、贴心、孝心、耐心”的“五心服务”,让福利院变成老人依赖的温暖的家。

    老人生活得洒脱开心

    除了温馨服务,老年公寓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这里的老人开心不已。

    福利院与世界最优秀的社工机构——香港无国界社工组织合作,成立社工部,招聘培养优秀的专业社工为老人提供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定老年人入住适应计划,开展心灵慰籍服务。2001年4月,福利院率先在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申办起了第一所老年公寓老年大学,成为武汉市示范老年学校。老年学校开设了养生保健、老年心理学等专题讲座,以及戏曲、音乐歌舞、剪纸等专业课程,让老人免费上课,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此外,福利院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还开设有健身房、书画室、戏剧厅、音乐厅、网吧、图书览阅室、棋牌室,让入住公寓的老人享受多彩的健康人生。

    92岁的戴静予老人在福利院居住9年,老人感慨地说,“在这里,可以和院里的戏友切磋戏剧,学习国画,打打桥牌。有时候,福利院还组织我们和其他福利院的老人进行戏剧交流。在这里不仅生活得快乐,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医养融合:让老人小病不出门

    近几年来,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大力推行“养医结合”和探索“多元化经营”的新路子。

    2008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在省、市、区民政部门和市、区卫生、人力资源等部门支持下,通过创办附属武汉市福惠医院,在全国率先试点“养医结合”,实行“医护卫一体护养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福惠医院已成为市级全科医保定点老年病医院,以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临终关怀为主要特色,对突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据统计,医院床位使用率高达90%,疾病治愈率达9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5.7%,实现院内老人小病不出门,大病专家到床边。

    养医结合、医养融合,不仅满足入住老人不同层次的养老及医疗需求,还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老人可以享受到专业实惠的医疗护理,老年公寓可以提高入住率,医院也可以增加病人来源,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福利院后勤保障实行多种经营。先后开设布草(洗衣房)、理发厅、康疗中心等各类生活辅助设施,为入住老人提供切实可靠的后勤服务。膳食部推出了包伙、配餐、订餐等多元化的进餐方式,点餐消费,刷卡记账,不断翻新饮食品种和花样,所有食品定点采购,严格把关,保证食物绝对安全。

    夕阳温馨  杨小宇 摄

    服务成“国标”:开关窗户都有规范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国急需出台养老服务标准,以便可量化、可考核、可操作。去年9月,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承担《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三大内容的国家级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

    一年来,福利院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根据JC100服务通用基础标准、BZ200服务保障标准和TG300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要求,整合养老服务业国际、国内、行业和企业标准,并结合福利院多年的管理经验,组织编写了20多万字的《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标准化服务管理手册》。

    今年10月,国家民政部人事司及科技标准处来该院调研指导标准化建设,认为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标准化工作已上升到制度化高度,形成独有的体系和范本,并有序地付诸实施,院内老人精神面貌良好,效果得到彰显,难能可贵,其做法和精神都值得推广。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春芳表示,经过一年建设,一些标准已经成型。比如过去为老人做红烧排骨,大小不一、重量不等、分量难以控制,老人常常有看法,以为服务人员偏心眼。如今,制定了标准化后,排骨的大小、重量、分量都做到一样,现在老人再没有意见了。即便是老人房间开关窗户,都进行了标准化规范,详细确立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操作规范。

    目前,江汉区福利院已经完成养老标准化软硬件建设的80%,预计软件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硬件建设明年年内将全面完成。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明年起将在全市推广江汉区福利院养老标准化建设。

    养老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养老产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创新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保民生促增长的必然发展趋势。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养老床位有800余张,老年公寓现入住老人777人。近几年来,江汉区委区政府率先破题,投资兴建老年公寓新大楼,斥资改造翻修旧公寓楼,支持福利院探索“一院双制”运行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公办福利院辐射示范功能。通过实践,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成功探索出公办养老机构在坚持养老事业公益性前提下,实现企业化管理运行的新模式。

    护养中心护士在江汉区老年公寓悉心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杨小宇 摄

    本版撰文/通讯员朱素芳 见习记者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