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中天凌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8号
电话:13911813657

全国咨询热线18612626657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

人气:2967 文章出处:本站 发表时间:2021-10-27
3月24日—25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在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召开“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标准化工作部署、推进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试点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刘光和、常务副会长张明亮、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晓丽、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饶美奕,深圳市盐田区区长吴德林、深圳市民政局副书记陈亚凯、深圳市社会福利协会会长陶隽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18个省(市)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服务协会40多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负责人及媒体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盐田召开
 
  饶美奕在致辞中代表广东省民政厅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把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放在深圳盐田召开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广东省将在养老服务领域大力实施标准化工作,努力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刘光和在致辞中向广东省民政厅、深圳市盐田区政府、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对本次培训会议给予的积极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和实地考察观摩,首批标准化试点单位和第二批标准化试点单位积极开展互动、相互取长补短、掌握科学方法、扎实推进工作,通过标准化试点工作,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带好头。
 
盐田区区长吴德林在会上致辞。
 
  据悉,2016年1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承接了民政部组织的“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积极配合民政部在全国选择22家机构作为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开展养老机构的标准化试点建设,本次现场会召开的是启动项目的首次会议。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晓丽就《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工作推进要求》做了主旨发言。她介绍了国家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首批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成果,对2016年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她鼓励第二批试点单位创新工作实践,使标准化建设在推动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方面切实发挥支撑性作用。
 
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华凌在会上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
 
  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华凌及首批试点单位代表北京恭和苑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院长谭疆先后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养老服务领域专家学者田兰宁、邵磊、罗椅民、尹烨围绕养老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服务提供、专业化评估及健康筛查进行专业授课。来自法国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的教授白陆伟在会议上介绍了法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经验。会议还组织试点机构在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了现场考察交流学习。
 
 
  ——打造“民生幸福优城”在路上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郑创彬)要说盐田的好,生活在年轻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美丽的海滨栈道,亦或是盐田区独有的“好山好水好空气”。然而,对于日暮晚年的耄耋老者来说,生活在盐田最大的好,无疑是这里体贴入微的养老服务。
 
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举办晋升省一级社会福利机构揭牌仪式
 
  2009年,刚刚起步的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床位150张,仅有入住老人80余名,养老护理员9名,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为0,医疗基本空缺,设施十分简陋,全年收入不足100万元,是深圳唯一一家没有申报等级的公办社会福利机构……
 
  起步晚,基础差!这是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刚刚成立时的真实写照。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该中心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全市管理和服务最好的养老服务机构之一。中心年收入突破500万元,员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得到明显提升;老人入住率、床位利用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连续三年褥疮发生率为0,22项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3%以上;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为100%,流失率低于1.5%;被选为全国第二批23家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试点单位,成为广东省两家、深圳市唯一一家入选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试点单位。福利中心颐养院也成长为全市管理和服务最好的养老服务机构之一。3月24日,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现场会也将在盐田召开。
 
  是什么让这个起步晚、设备简陋、服务水平低、经营效益差的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穷”则思变!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打出了一连串组合拳,开启了“破茧成蝶”的美丽嬗变。
 
 
  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推行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2010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起步之年,盐田区敏锐地抓住了先机,在区福利中心体制改革之后,政府原本可以不再拨款。但是区委区政府没有甩包袱、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充分考虑中心的服务人群、收费标准,人工成本等诸多因素,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逐年加大对福利中心的财政扶持力度。
 
  为了将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数十次深入中心实地调研指导,解决推行标准化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先后投资两千多万用于基础设施改造、颐养环境改善、设施设备更新,实施项目多达26项。今年下半年还将启动建设福利中心二期工程,预计完工后将新增床位236张。
 
  “领导重视是标准化建设的前提和主心骨,对此,我们感触最深。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在推行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幸有这样一个远见卓实、勇于担当、创新务实的领导集体。”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华凌说,正是因为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理解支持,福利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才“顺风顺水”取得了今日的初步成果。
 
 
  深化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
 
  不断满足辖区多元化养老需求
 
  2009年3月,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按照“理清项目、确定岗位”,“竞聘上岗、同工同酬”, “因事设岗、量入为出”,“多劳多得、激发活力”等六项原则,制定出台了《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体制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解决了劳动合同签订等历史遗留问题,初步构建了“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的经营模式和部门职能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运行高效合理的新型中心管理体制。
 
全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初审汇报会
 
  体制机制改革之后,区福利中心实现了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为其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红利。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中心逐渐成为全市管理和服务最好的养老服务机构之一,年收入突破500万元,员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得到明显提升,老人入住率、床位利用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为100%,流失率低于1.5%。
 
  与此同时,该中心利用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定位和功能优势,深入探索具有盐田特色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模式。2010年,该中心设立社区居家养助服务部,将全区居家养助工作纳入中心统一管理,成立了12支居家养助服务队,让高龄、特困、优抚、重残等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复保健、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社工个案等方面的福利性、公益性服务。2012年,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开设日间照料床位17张,短期托养、临时寄养床位24张。2013年中心又拓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增设床位23张,为重症老人、完全卧床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经过几年的不断拓展和完善,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发展成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为一体,可为各种不同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
 
 
  引入社会资源融入养老服务全程
 
  社工、义工和中心老人亲如家人
 
  作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公办养老机构,受规模、场地、设备、人员、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完全依靠自身资源,很难拓展更多的服务项目,很难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为此,该中心想方设法让社工、义工等社会服务资源融入养老事业全过程。
 
  一方面,积极引入专业社工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在福利中心设置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幸福长者2个社工服务项目,共购买了11名专业社工。通过项目设置,充分发挥社工在心理慰藉、个案服务、小组服务、文娱活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颐养院老人提供服务,为养老护理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和帮扶。
 
  该中心还充分利用盐田区的义工资源。“我们积极寻求团区委和区义工联的支持,在中心设立了近10个义工岗位。”说起义工服务资源,华凌如数家珍。她表示,比如“深圳全民公益”的年轻人大多来自高校的艺术和幼教专业,他们阳光、活泼、专业,5年来坚持每周2次为老人教唱歌曲。“盐田义剪队”的理发师,每月来中心为老人理发、剃须、修面。区文化馆电影放映队定期给老人放电影,哪怕观众只有几个铁杆影迷,他们也照放不误,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的义工春节贴窗花、端午包粽子、重阳送月饼,形成了惯例,年年不间断……
 
  华凌说,岗位义工为老服务已形成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义工已成为该中心养老服务队伍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深深扎根于老人心中,老人能叫出每个义工的名字,义工与老人亲如一家人。义工参与养老服务,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为老年人增加了与社会交往的渠道和机会。
 
  养老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专业队伍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和支持。为此,该中心先后与港大深圳医院、区人民医院、梅沙医院、沙头角社康中心等医疗机构签署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协议,解决了困扰福利中心多年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单一等难题,方便了老人就医和治疗。为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中心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中心设立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实训基地。与华大基因签署框架协议,配合华大基因开展老年病基因研究。
 
 
  表格化工作流程 实事求是因材施“管”
 
  实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从管理中要效益
 
  “养老管理与服务任务繁重、服务过程繁琐,而一线护理员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要求他们每天用文字表述和记录老人的变化和服务的过程,不仅增加了护理员每天的工作量,也给护理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华凌向记者坦言。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冯晓丽了解福利中心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对一线护理人员的有效管理,该中心在工作实践中,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流程、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包括行政管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业务培训、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后勤保障、膳食供应、安全管理、老人管理、托养协议、能力评估等15类160余种表格。“这些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的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员工负担,规范了资料管理。”该中心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该中心还建立了信息化的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档案、人事、接待、居住、库存、收费、报表、护理、医疗、药政、餐饮、短信、捐赠、资产、决策等24个管理子系统,为日常管理提供了全面、科学、准确的数据,为入住老人带来了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该中心还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档案管理九项制度,对历年的公文、人事、服务、病历、影像、实物等档案资料实现了分门别类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建立完善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抢救措施、应急预案;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病历档案;积极推行医疗护理三级查房制。
 
 
  践行精准服务之路迈出坚实步伐
 
  打造盐田特色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众所周知,福利中心的老人眼神弱、记忆差,走错楼层和房间的现象时常有发生。为方便老人识别,该中心采用了老人记忆深刻的颜色、手势、动物、花卉作为标识物,分楼层、分区域设计制作了不同功能、不同内容、不同颜色的导示牌、制度牌、门卡、床头卡、服务要素、温馨提示、值班牌、一览表、告示栏、文化墙、宣传栏等。强烈的视角冲击,不仅有效的方便了老人生活,营造了精神文化氛围。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该中心探索精准服务的一个缩影。
 
老年朋友们在福利中心共度佳节。
 
  针对不同护理区域老人的服务需求,该中心配置了不同比例、不同素质、不同特长的员工,采取“错峰排班、弹性服务、有效搭配”的办法,将每一项服务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时间段,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同时,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科学规范每一个服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建立严格的检查考评制度,完善了一整套覆盖老人住宿、日常护理、医疗康复、膳食安排和服务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13年9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为了有效防范风险,该中心做到“五个在前”即:交流在前,评估在前,提示在前,协议在前,预防在前。交流在前:老人入住时,中心会向老人和家属详细介绍服务环境、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程度,在洽谈的过程中,观察老人和家属,做出初步的判断。评估在前:按照国家民政行业颁布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进行科学评估。提示在前:根据评估结果和老人健康状况,把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和问题如实告知老人和家属。协议在前:与入住老人和监护人签订《入住老人托养协议》。预防在前:为老人免费购买了《公共责任险》,根据老人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制定了26种应急预案。
 
  实行精准服务,人才队伍是基础也是关键。为此,该中心立足岗位抓培训,每月举办一期基础护理技能实操培训班,让绩效工资与培训参与率、考试成绩挂钩。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互联网远程教育培训,鼓励员工勤奋学习、岗位成才,对取得国家认可的高、中、初级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分别给予每月300元、200元、100元的技术技能补贴。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活动,积极参加业内各种交流活动,组织技术骨干参观学习,更新知识开阔眼界。中心先后接待全国20多个省市参观考察团40余批,为兄弟养老机构培训护理员、实习生16批次。目前中心38名养老护理员中,有养老护理技师1名,高级养老护理员11名,中级养老护理员12名,初级养老护理员14名,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100 %。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初步建立了涵盖‘基础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四大部分,二十四章、六十六条,约三十六万字的《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 华凌表示,随着《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实施,琐碎杂乱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变得简单有序;问题处理有章可循、有标可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盐田区养老事业已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的创新实践中,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盐田特色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