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中天凌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8号
电话:13911813657

全国咨询热线18612626657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提供“伸手够得着”的养老服务

人气:2866 文章出处:本站 发表时间:2021-10-27
大代表热议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此次人代会代表交流的热点话题,多位代表围绕完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提出建议,包括将保障重点向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倾斜;向全市推广现有医养结合试点的好经验;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借鉴国外的经验,推行税收和购房等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年迈老人同住。

  市人大代表、东城区东花市南里社区党委书记杨立新:

  提供“伸手够得着”的服务“我不太赞成在每个社区都建养老院。”杨立新说,根据她多年的实践,完善的社区照料完全可以解决居家养老问题。

  杨立新告诉记者,东花市南里社区有2700多名老人,社区内没有养老照料中心,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依然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完全是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协会做居家养老。“去年代表调研时我就去过一些养老照料中心,发现入住率是个问题。机构养老如果没有入住率支撑,就算前期可以依靠政府投入,但怎么长期坚持下去?”

  杨立新说她所在的社区90%都是居家老人,社区首先做到的是“保重点”,孤寡老人必须要得到照顾。社区与东花市卫生中心签订了协议,每周都要上门为老人进行体检等医疗服务。网格助理员每天去看望,有需要送餐服务的,也可按时将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中。

  同时,东花市南里社区还鼓励辖区单位承担敬老责任。“为老人修脚、理发的全是辖区单位。”杨立新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在社区建立一个居家养老的信息化呼叫平台,把老人的需求和社会资源对接起来。“老人只要通过手机、电脑或者电话,在平台上就能实现订餐和各种服务。一些孤寡、患病或者残疾老人还能实现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点对点视频交流。”

  东花市社区居家养老方式也有多种,比如社区为六七十岁左右老人开设了书法、绘画、声乐等各种兴趣班,实施“娱乐性养老”;60多岁身体还不错的老人,可以自愿为80岁以上老人进行帮助和服务,实现“互助性养老”;此外,社区还依托社会组织进行“福利性养老”:65岁的老人可以在生日时收到社区送来的长寿面,70岁以上老人可以享受1元理发服务,80岁以上老人在重阳节会收到寿桃。“社区的宗旨就是:让老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小区是很幸福的,我们要提供老人‘伸手够得着’的服务。”

  市人大代表许小杰:

  推广海淀社区医养结合模式

  许小杰认为,北京居家养老已经做了一些试点,其中不少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府应关注现有的一些典型,尽快找准切入点复制推广。比如,海淀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设养老机构的模式是一种创新,依托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优势,整合医疗和社区资源,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海淀的养老模式是,在签约居民的家中安装智能终端,除了具备电话功能,还有两个特殊键:家庭医生键和急救键。当老人有健康管理需求时按家庭医生键,受理中心便直接连通所属社区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预约挂号等健康管理服务。针对突发疾病可按急救键,一分钟之内老人的信息即可转到急救中心,确保老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此外,海淀还有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从形式上看,就是小区将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结合起来,从内容上看,这种模式融合了高端的医疗资源,社区拥有医疗机构,同时也和大医院合作,可以解决老人最关心的看病问题。建议政府应大力推广海淀在探索中取得的经验,让更多老人都能得益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市人大代表陈丹:

  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

  陈丹建议加强体系化建设,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养老机构为平台,包括无偿、有偿结合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可借鉴国外养老优秀经验,比如推行税收优惠或购房优惠的政策,鼓励子女和年迈的父母共同居住。引入市场化机制,由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国外居家养老服务中,市场化运作做得非常好,都是专业化的机构在提供服务。

  此外,服务队伍要专业化,既要有专业的人员,也要有大量志愿者队伍,下一步是对志愿者提供专业化培训,让他们具备相关技能,能够提供更好、更专业化的服务。

  市人大代表强新:

  建信息平台服务“流动”养老

  强新表示,老年人很多都不在户籍地居住,习惯随子女居住,因此流动性较大。但目前很多政策并不利于老人流动养老,比如医保还未完全实现跨地区转移支付等。因此应从实际出发,重视老年人习惯跟随子女居住的特点,加快全市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户籍、民政、社区、医疗等信息共享,为老人“流动”养老提供服务。

  在保障人群上,建议重点向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倾斜,全力解决8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医疗、送餐和家政服务等。在服务方式上,除了社区养老中心提供标准化服务,也应该向高龄和失能老人提供到家服务,使有限资源真正用到最需要保障的老人身上。

  市人大代表张光辉:

  公立医院设老人挂号专口

  张光辉代表认为,政府在居家养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15年就有11个政策,但知道的人不多。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条例的宣传,特别是在老年群体内,现在“宅老”现象比较突出,很多老人并不清楚自己可以获得哪些服务,不能与机构实现互动。

  应构建多个体系,包括养老助餐体系、家政服务体系、居家配送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多个社会优待服务体系,满足老人吃饭、家政、购物、精神关爱等多方面需求。在步骤上,应分步实施,优先解决最迫切同时投入不太巨大的举措,比如老年人常去医院挂号看病,可以在公立医院设立老人挂号专口;利用现有设施在社区创办一些健身、文化中心,丰富老人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了他们的自理能力。

  市人大代表袁芳:

  利用闲置资产为老人服务


  袁芳代表认为居家养老要针对北京实际情况研究对策,比如老和病大多连在一起,要解决老人的医疗问题,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全,很多老人买药还得去大医院,所以应在社区医院配齐慢性病、常见病用药。“广场舞大妈”也折射出了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的现状,现在还有很多闲置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社区闲置的锅炉房、企业闲置厂房等,这些闲置资产都可以利用起来,为老人提供娱乐场所。

  在策略上,要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让老人可以有包括异地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的选择,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时,能够做到医保报销等福利待遇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