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中天凌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8号
电话:13911813657

全国咨询热线18612626657

陕西养老

外资养老院掘金中国万亿市场 人才及财政成挑战

人气:4853 文章出处:本站 发表时间:2021-10-27
  2010年9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一年试招生,迎来了19名新生,教授老人的生活照护、精神照护以及养老机构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并为他们提供在养老机构实践的机会。4年以后,19名学生中一人退学、三人专升本,有人去推销保险,有人追求稳定的生活,还有9人选择养老业作为自己的职业起点。工作一年后,又有三名学生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也有的学生已经从基层护理员成为了管理人员。
 
  “和外省职业院校的情况不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还是北京孩子,家庭条件较好,见识也多,最初的报考热情不高,毕业以后也不愿意从事辛苦伺候人的工作,留下来的孩子有的到了工作岗位,发现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理念和他们所学的相差甚远,于是选择离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李老师说。
 
  据了解,2011年以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定额招生40人,但基本没有招满过,多为30多人。第二届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较第一届学生又有所降低,大约在40%到50%之间。“工作辛苦、薪酬较低、社会认同感差,再加上之前学长学姐的示范效应,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选择这份工作了。”李老师说。
 
  然而,在同学和师弟师妹们选择离开养老专业或者晋升为管理人员的时候,首届毕业生中有两个“90后”坚持选择亲手服务老人,并创办了一家养老院。
 
  “90后”借钱办养老院
 
  亲自为老人端屎端尿
 
  张振强出生于1990年,河北黄骅人,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我想我国老龄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养老产业一定在未来有很广阔的市场,于是报了这个专业。”张振强说。
 
  大一时,张振强在黄骅一家公立养老院实习,发现公立养老院并不接收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而且黄骅当地还没有一家私营养老院。张振强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果能开黄骅第一家私营养老院,效益一定会很好。”那时起,他决定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开养老院。
 
  张振强的同班同学高婷婷来自辽宁,比张振强还小两岁,虽然是“歪打正着”选了这个专业,但越学越带劲,也有了自己做一个养老院的想法。去年9月,张振强向她提出回黄骅创办养老院时,她动心了。
 
  原本在丰台区一家社区养老中心担任管理工作的高婷婷和张振强一起回黄骅开始了创业之路。去年11月,两人从家长那里借了10万块钱,租下了一个300平方米的“四合院”,成立了 “仁爱老年托护中心”。
 
  三个月后,他们终于相继迎来两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位51岁,车祸后成为植物人;另一位85岁,脑溢血导致半瘫痪,不分昼夜地不时大喊大叫。
 
  两个“90后”承担了照顾老人的全部工作——定期翻身、做饭喂饭、接屎接尿、擦拭身体。由于两位老人排便很不方便,他们需要时常用手抠。“干完后糊得满手都是屎。”张振强苦笑道。对于如此脏累的工作,高婷婷显得很淡定:“就是做这个的,无所谓脏不脏。”
  
        然而,创业之路远没有想象中顺利。起初,由于宣传不到位,养老院开办后两个月都没有一位老人入住。张振强花了很多钱印传单,发动朋友和家人一起宣传,“怕没有人进来。”从过年以后,养老院始终都没有迎来第三位老人。
 
  没有顾客的根源是资金和资质的缺乏。虽然从家里拿了10万块起步资金,也打造了活动室,但活动器材几乎没有购置,而且消防、安全通道、楼梯宽度等达不到养老院标准要求。现在,养老院已经开了半年多,但是还没有拿到资质,处于“黑户”状态。
 
  每个月,养老院房租、设备、食物、宣传等加起来要花费4000元左右,而两个老人的收费一个1800元,一个2000元,让养老院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两人也考虑过专门雇一位护工来照顾,自己可以更专注于宣传和经营,但财政困难让两人多次争执,只得暂时作罢。
 
  “有充足的资金才能改善养老院的条件、购置设施,达标后才能拿到运营资质或者政府补贴,我们才敢宣传,才会有人愿意来住。”张振强说。然而现在他们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没钱、没设施、没资质、没人住,不时还要被督查和警告。
 
  今年4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李老师和应老师来养老院看学生时,看到张振强急得嘴角满是溃疡,原本乐天派的高婷婷也变得寡言,感到很着急。“希望当地能给些政策优惠吧,孩子们办养老院真的不容易。”李老师说。
 
  虽然高婷婷还是对养老院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但是谈到眼下的困难,她也很忧虑:“到了11月份又该交下一年30000块钱的房租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到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专家观点
 
  开办养老院门槛应降低
 
  对于张振强和高婷婷遇到的困难,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教授表示,由于养老院涉及到安全、健康、卫生等问题,目前民政部门在养老院创办方面的门槛较高,一些民间自办养老机构领不到证又得不到优惠,运营成本很高。姜教授认为,为鼓励多种养老机构的运营和民间自办小型养老机构,民政方面应适当降低门槛,符合基本的安全标准即允许创办养老院。
 
  对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姜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希望能够调动各种资源,允许融资和风险资金的进入,“如果养老业能和科技界一样,能申请创投资金,有风投进入,允许失败,就可以大大缓解资金的问题。”
 
  据了解,2014年底,中国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5.5%。按照“十二五”规划,全国需要500万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而2014年底这个数字仅为5万,全国养老从业人员一共不足50万。在北京,2012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比重就超过了户籍人口比例的20%,仅养老机构的护理员缺口就达到1.5万至1.6万人。
 
  姜向群教授表示,目前养老专业比较少,专业人才本身就很缺,而且人才流失率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李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养老专业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除了初期对口就业率不理想外,二次流失率也较高。在养老机构服务,一般可以解决吃住,起薪能有3000元左右,加上加班一个月也能有近4000元,在有的养老机构待遇还可以更好,“其实这个工资不能算太低,主要还是工作辛苦,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坚持下去,毕竟还是很有意义的。”
 
  姜教授认为,留住养老专业人才,除了提高工资待遇外,还要从晋级、职称等多方面给养老人才职业发展的可能。
 
  姜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养老人才的缺口也与养老教育体系的设置有关,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能理论性较强,所以学生面对一线的服务工作会感到困难,所以应当多鼓励职业院校开办实践性强的课程,培养一线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