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焦点。致公党省委副主委、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陈德展委员在提案中提到,要针对不同老人的具体情况,实行“精准养老”。“60-75岁的老年人不太存在养老问题,因为很多人能够自理,关键是失能老人、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孤寡老人,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一旦这些老人丧失生活能力,就没人照顾他们。”
陈德展委员告诉记者,在章丘调研的时候,就遇到过有的老人单独在家,去世四五天都没人知道的事情。“希望乡镇一级能多建立养老院、敬老院、幸福院等等,对这些留守老人集中供养,如果能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就更好。”他表示,除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硬件建设,也要注重养老服务人才这个“软件”。
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委员对此也深有同感。“近些年,大家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很重视,包括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个领域,但对养老服务人才这个‘软件”谈论得比较少。”因为养老服务业就业门槛比较低,养老服务领域并没有实行专业资格证制度,现在很多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还欠缺相关知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杨文表示,要想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就要建立“一专两转”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专’是指学校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两转’是指把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转到养老服务专业,把在社会上已经就业的相关人才,进行养老服务培训后转为养老专业人才。”
杨文告诉记者,山东英才学院已经开设养老服务专业,但毕业生留在养老服务行业的不足10%,很多学生最终转行做了其他工作。“大家觉得在医院做护士,社会地位还不错。但如果在养老机构做护理,由于并没有统一的入门资格认证,导致他们在养老机构用工薪资等方面并没有优势。”
杨文建议,在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时,能否像师范生一样,通过免除学费或制定相关政策,去鼓励学生报考养老相关专业,或者学习借鉴其他更早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的做法,在学校的时候,由一些养老机构给学生开设奖学金或助学金,让养老服务人才能够愿意学这个专业。此外,还要积极打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在职称评定方面的通道,促进养老服务人员职称和医疗职称的贯通,真正留住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