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经历快速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延长,老年期在拉长,与之相伴的是老年照料期在拉长,老年照料问题日益凸显。
老年照料危机及研究必要性
目前,我国社会照料资源相对匮乏,老年照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受“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性别文化规范的影响,女性后代往往是老年照料的主要承担者。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女性将加入对老年人照料的行列。然而,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女性家庭照料负担的加重趋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这种人口形势的巨大变化对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会带来何种挑战,人口老龄化与妇女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学术界对此进行的学术探讨也非常有限。
就业是妇女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体现妇女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然而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并没有因为女性越来越多地扮演社会角色而降低对女性作为家庭照料者角色的期望,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处于“忠孝不能两全”的境地。平衡同老龄化形势亦步亦趋的老年照料危机和与妇女发展紧密相关的市场劳动参与之间的矛盾,无论对于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还是对于推进性别平等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老年照料与女性就业这一侧面,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照料对城镇中青年女性就业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在北京、安徽、山东三地对40位中青年女性照料者进行的个人深入访谈,探寻了老年家庭照料对城镇中青年女性就业的深层影响机制,努力从一个侧面去探究人口老龄化与妇女发展之间的关系。
老年照料对城镇妇女就业影响及挑战
定量研究表明,老年照料对城镇中青年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非照料者相比,承担着老年照料重担的中青年女性从事有偿工作的概率将降低近30%;日均工作时间要缩短6.7%;放弃个人发展机会的概率将提高28 个百分点;年均劳动收入约降低10.8%左右。
定性研究呈现了老年照料对城镇中青年女性就业的影响机制。老年照料通过影响中青年女性照料者的工作体验、职业发展方向、学习与培训、社会交往范围从而影响其就业发展状况。老年照料劳动过重会使女性产生负面的工作体验,降低其工作成就感,从而不自觉地改变工作态度,强化家庭角色,弱化职业角色;影响职业发展方向,在照料劳动和职业发展发生冲突时更多地表现出了妥协,更容易放弃个人发展机会;学习与培训机会减少,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通道变窄,进而被限制在较低的职业层次;社会交往范围缩小,其社会网络圈子局限在亲属范围之内,无法到更大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资源,从而使其职业进入与职业晋升受到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照料需求日益凸显是客观现实;女性广就业、求发展既是客观现实,也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女性照料者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不仅自身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受到深远影响。
首先,从国家宏观层面看,中青年女性的不充分就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测算,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25-59岁全国城镇已婚中青年女性约为1.08亿,其中不工作的女性人数约为3153万,工作的女性人数约为7634万。这一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失,对应对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会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
其次,从个人微观层面看,中青年女性照料者的不充分就业会降低其经济独立性和自主性,进而影响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而且从人的生命周期视角看,中青年时期劳动权益受损将导致其老年期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甚至会陷入老年贫困,从而将加剧未来数十年中国急剧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复杂性。
“照料者视角”和“性别平等视角”下的建议对策
为此,本研究认为,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照料危机时,既应突出“老年人视角”,也应强化“照料者视角”和“性别平等视角”,既要把女性视为“责任主体”,又要将她们视为“权利主体”。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决策者应提高对人口老龄化与妇女发展关系的认识,在制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立法决策中充分体现性别平等理念,重视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面临的工作与家庭照料之间的冲突,并将缓解这种冲突作为重要政策目标之一,尽快建立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女性照料者发展能力的、发展型的公共政策体系,使女性不仅是家庭发展政策的执行者,也要成为家庭发展政策的受益者。
第二,国家应发展对女性老年家庭照料者的社区支持策略,尽快将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老年照料策略纳入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关注低收入家庭的老年照料诉求,向困难妇女群体倾斜,为女性家庭成员提供可获得的、人性化的、有质量的、负担得起的家庭照顾服务。如,以社区为依托的家庭访问护理服务、老年日托中心提供的服务、照料者照料技能培训、咨询和心理疏导活动、照料者互助小组及其他支持性服务等。
第三,企业应履行包括促进性别平等在内的社会责任,在制定工作制度时充分考虑女职工的老年照料责任,设计工作—家庭平衡制度。比如:在企业中推广弹性工作制,制定灵活的请、休假制度;允许有家庭负担的女职工临时请假,以便照顾生病的老人,为满足女性照料者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需要提供时间保障等等。
第四,妇联组织应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识到老龄化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中国妇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将这一议题纳入其工作范畴,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关注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对各个年龄段女性发展带来的影响,既要关注到老年妇女,也要关注到对中青年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冲击,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第五,相关部门在宣传孝亲敬老文化的同时应纳入性别平等的理念,鼓励男女两性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照料父母是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繁重的、烦琐的老年照料压力,不仅需要女性后代的倾力投入,也需要男性后代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作为家庭成员,男性后代应增强性别平等意识,尊重女性家庭成员的选择和发展权利,积极主动地从精神、物质、时间上分担老年照料责任,给予女性以实际支持。作为社会成员,男性应在自己所在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网络中主动了解女性的需求,尊重女性的平等权利,与女性一起克服文化规范对其发展产生的障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帮助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照料之间矛盾的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