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中天凌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8号
电话:13911813657

全国咨询热线18612626657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可能你老了养老院都还没准备好

人气:2781 文章出处:本站 发表时间:2021-10-27
         75岁的蔡新观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住进养老院,她已经排队好几年了。
 
  丈夫和儿子均已去世,唯一的女儿定居加拿大,她目前独居在北京一栋老房子里。患有青光眼的她,连1米以外的事物都看不清楚,买菜做饭走路都是凑合着凭感觉进行。不敢走得远,怕找不到回来的路。有一次夜里心脏发病,她连话都说不上,现在一天黑她就开始恐惧。
 
  她所在的社区大约有5000位老人,社区养老院只有100张床位,早就住满了。外面排队的老人有600多位,院长告诉她,她前面还有300人。能否等得到住进养老院的一天,她心里也没底,现在除了等待,能做的就是在房间好几个地方放上救心丸。
 
  蔡新观这样的老人已多不胜数,其中“明星”养老院的情况更加夸张,2013年,《北京晚报》曾报道,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1100张床位,1万余人申请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人。算下来,一个床位要等100年。
 
  “一床难求”折射出的问题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这种趋势下,与之紧密联系的养老服务短板还没补齐。
 
  人口老龄化有多严重?
 
  上周,世界银行发布《长寿与繁荣:东亚和太平洋(9.83, 0.14, 1.44%)地区的老龄化》报告,中国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体人口数的10%以上,到204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减少逾10%,相当于减少9000万劳动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军认为,从2015年开始,中国养老的经济负担会明显加重,2020年-2030年,将是人口老龄化最为显著的阶段。有专家预测,从2020年起,我国老龄人口将以年均620万人的速度增长,直到2050年将会突破4亿人。
 
  过去,家庭养老是大部分人的养老方式,未来可能性越来越低,世行称,1980年代早期,在中国,2/3的年长者(65-70岁)和子女居住在一起,2011年,该数字已下降到43%,等“8090”群体变老时,只能靠自己,因此,养老院的配置格外重要。
 
  在日渐庞大的老人队伍面前,养老床位却供给乏力。
 
  在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在60张左右,2014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远远无法满足正常需求。以北京为例,户籍老年人口共有293多万人,其中失能老年人占16.9%,均面临入住困难的问题;在深圳,一名适龄老人向公立养老院申请床位,至少要等上10年才能入住。
 
  即便按照北京市规划的“9064”养老模式——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北京的养老床位缺口也在2万张以上。
 
  此外,有限的床位地域分布不均。北京大约有378家养老机构,接近80%的养老机构地处五环之外,六环以外的养老机构高达216家;西城、东城、朝阳、海淀和丰台5个区的缺口,均在5000张以上,其中,常住人口超过90万东城区,只有948张养老床位。由于养老院兴建地点与老人居住分布地区不一致,供需不能很好地匹配。
 
  “空置率48%”的矛盾
 
  本应“一床难求”,惊讶的是,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达到48%。
 
  以北京为例,养老床位缺口接近5万张,而养老机构入住率仅有40%,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民政官员的解释是,北京现有投入运营床位大约9万张,约有3万张是社会福利性质,主要是乡镇一级的敬老院,面向乡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特困老年人”,并不对社会开放,导致一定空置;其次,传统的养老机构建设多采用双人间,现在老人普遍倾向于入住包间。
 
  而民办养老机构空置率尤其大,2015年,广州民办养老机构空置床位为1.2万张,2013年的数据只有6600多张,两年间之所以增长1倍,新建的养老机构固然需要时间吸引客流,而设施配置、功能配置,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等不合理处,也降低了老人的入住意愿。
 
 
  尤其民办机构相对高昂的收费标准,令部分老人望而却步,广州民办养老机构颐福居曾出现40万元的“天价”床位,入住的老人每月还要再交2800元,住满20年共需缴纳107万。而公办机构兼具收费低、服务优,更易获得老人的青睐,以致于供不应求;比如,文首提及的蔡新观所在社区养老机构,每月收费5000元左右,而广州市区级公办养老院收费在每月1500元到2000元左右。
 
  另外,大量养老机构无法提供深度服务。据全国老龄办调查,接近90%的民办养老机构只接纳完全自理的老人,需重点护理的康复医疗和临终关怀机构占比极低。
 
  怎么解决?
 
  第一要务是填补床位的数量缺口。
 
  北京正有3万张床位开工建设中,上个月,广州政府宣布未来将增设养老床位7600张,截至2014年年底,广州共有101家养老机构,能提供4.3万张养老床位。
 
  其次,明确服务对象,推进市场化。有报道称,北京今后只有政府供养保障对象、困境家庭保障对象、优待服务保障对象、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方可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其他失能或高龄的老年人要到非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申请入住。
 
  而8月起施行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显示,北京市所有政府拥有所有权但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养老设施,逐步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进行运营。
 
  再次,调整养老服务的结构,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应当以养护型养老机构为主,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未来应在新增养老机构中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就近解决中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而现有的农村敬老院要增加康复护理服务功能,也对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开放,向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