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中天凌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8号
电话:13911813657

全国咨询热线18612626657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十九大报告为老龄事业发展描绘蓝图

人气:4041 文章出处:本站 发表时间:2021-10-27

——走进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为深入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和《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年)》,北京市民政局2016年5月18日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北京市老龄委《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2016年7月20日民政局官网再次发布《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紧接着,2016年9月26日,再次加码印发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可以看出,北京市政府对“养老驿站”政策执行的决心。随之而来是媒体对“养老驿站”的广泛报道,一大批“养老驿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市自2009年起陆续建设了2000家托老所,但由于是居委会、村委会负责运营,服务内容单一,布局不均衡,目前只有70家活下来,其他基本都荒废了。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社区闲置资源摸底普查,通过整合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北京市将建设1300家养老驿站,补齐社区养老短板。”这是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周洪敬2016年11月份对媒体的官方披露。不难发现,“养老驿站”是北京市政府对其前“托老所”政策失败的一次补救措施或者资源再利用。那么,在如此大力度和决心之下的“养老驿站”实际运营如何呢?养老网团队参访了两个具有代表性养老驿站,其中之一是“养老驿站”的蓝本,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三里屯托养中心即朝阳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另一个是摸索中的养老驿站,通州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驿站政策关键词解读

经营性质:服务设施由政府无偿提供,交由具有法人资质的专业团队运营管理
服务半径:以“一刻钟服务圈”进行服务范围测算,辐射半径不超过1000米
环境要求:名称、功能、标识全市统一标准设计;建筑装修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布局科学合理,公共设施与功能相匹配
设计标准:符合消防标准,设置在低层建筑或设置于建筑物底层,供老年人使用的房间不得设置在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符合无障碍设施设置标准;功能区符合生活和医疗标准
服务内容:包含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六类基本服务项目,以及助洁、助浴、助医、助行、代办、康复护理、法律咨询等七项拓展服务
收费要求:服务项目收费低于市场价,可适当高于成本价
政府补贴:“一事一议”。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京民老龄发〔2016〕291号)规定:“引导资金的运用”明确“由市财政局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向各区下达市级补助资金,按平均每个驿站30万元的标准拨付年度资金总额。具体分配的方向及额度由各区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各区负责将评审结果与鼓励社区养老驿站试点项目的创新相结合,确定各品牌连锁项目或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补助资金分配,并于2016年11月30日前下拨完毕。”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概况

养老驿站设计公司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外景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南42号楼,平房,距离喧闹的三里屯太古里南区100余米,闹中取静,是北京养老驿站蓝本。该房屋与居民楼共同围成的小院构成了老人们的露天活动场所。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23张床位,辐射三里屯街道7个社区。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隶属于北京龙振养老集团,该集团旗下现有四家养老机构――太阳宫老年公寓、三里屯托老中心、劲松老年家园、来广营国际老年公寓。

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概况

养老驿站设计

 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外景

        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玉桥北里15号楼,单体建筑,平房。房后有一块配备少量体育设施的小操场。占地面积80平米,无床位,6个小餐桌,辐射周边6个社区1000名老人。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隶属于北京无忧草家庭服务产业集团,该集团旗下现运营着无忧之家日间照料中心、无忧之家嵌入式养老机构和无忧之家老年餐桌项目。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设施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由三里屯街道办事处前期初步改造,龙振养老接手后进行环境装饰、文化建设,添置康复设备、功能益智玩具等,投入约76万元。老人独立房间里有医疗用床、电视机、小茶几等基本家具设备。公共大厅有投影、沙发、圆桌,老人可以聚在一起看电影、聊天、做手工或让医护人员做简单的护理按摩。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也是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成为北京市养老驿站蓝本的原因之所在。

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施

        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前期由玉桥街道办改造,后期交予无忧之家,投入极少数硬件设备,服务项目包含助餐和居家养老服务,有六张小饭桌,每天助餐八十人次,由离此不远的无忧之家玉桥西路养老照料中心中央厨房供餐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际运营概况

1.满足“养老驿站”短期托管、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主要功能
2.提供全托、日间照料、临时入住、小饭桌、助浴、理发、按摩、送餐、康复保健、陪同就医、情感蔚籍、精神关怀、法律咨询、保洁、维修、无障碍设施设计及安装、康复医疗设备租赁、组织联合会志愿者一帮一公益等服务
3.短期入住老人的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共计3600-6000元/月,日间照料费用为100元/天,一顿餐 助浴、修脚、理发一次的费用为110元左右
4.助餐人次每天5人左右,共计助餐人次400人左右
5.12位工作人员,食宿、社保、工资成本每人每月8000元左右。收支平衡,略有盈余。

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际运营概况

1.依托通州玉桥无忧之家养老照料中心,由通州玉桥无忧之家养老照料中心中央厨房供餐,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2.餐食12元/份
3.驿站助餐工作人员2名
4.在不计通州玉桥无忧之家养老照料中心成本投入情况下,账面流水能覆盖养老驿站的人力成本,收支基本持平

总结

经营性质    二者均满足《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的通知,“服务设施由政府无偿提供,交由具有法人资质的专业团队运营管理”。
服务半径    二者覆盖的社区均满足“通知”里“一刻钟服务圈,辐射半径不超过1000米”要求,服务对象是该辐射半径的户籍居民。
设施要求    二者符合设置在低层建筑或设置于建筑物底层的要求。
标识名称    在“名称、功能、标识全市统一标准设计”方面,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标牌是北京市民政颁发的“养老驿站”第一块标牌;通州无忧之家玉北社区服务中心标识还未安装。
收费价位    二者服务收费均低于市场价位。
营收现状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依托已有床位的收益,整体运营略有盈余;通州无忧之家玉北社区服务中心依托于自有通州玉桥无忧之家养老照料中心的中央厨房及服务团队的支持,也能做到收支平衡。
政府补贴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0万标准补贴到位;无忧之家玉桥街道玉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暂无资金补贴,餐补未发放。

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案例总结

        2015年初,《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出台,成为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地方立法。近两年来,该市在建和已运营208个能够辐射居家的养老照料中心以及15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将养老服务直接送到了老人身边、楼边乃至床边。日前,记者在北京市多家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进行体验式采访。其间,多位老人将记者邀请至家中,讲述他们生活发生的变化,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他们有的感动到哭,有的幸福到笑。看到他们饿了有人送饭,病了有人送医,遇到难题了有人帮忙解决,让人不禁感叹:“当我老了,我也想要这样的生活!”

智慧养老 通过电视预约服务

走进丰台区北大地16号院,记者在几位热心老人的指引下,找到了院内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记者在驿站内看到,厨师们正在为院里的“老餐桌”准备午餐,十几位老人在不同的房间里进行足疗、手蜡、推拿、足浴熏蒸等康复调养,老人们不时地还会微笑着彼此沟通交流,让人感觉十分温暖。
 
驿站负责人闫实向记者介绍,该站为院内60岁以上老人家庭免费安装了网络助老终端,为老人搭建可视化智慧养老平台,一端连在老人家里的电视,一端连在养老驿站客服中心,引导老人们在家中打开电视机,随时进入界面与驿站工作人员视频互动。
 
“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易被接受,但他们对电视遥控器却情有独钟。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网络终端,老人们只要躺在沙发上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到自己需要的服务。”闫实说,“目前,我们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陪同就医、康复调养、上门家政、公益理发、旅游度假等多种服务,其中助餐和陪同就医需求量最大。”
 
在79岁的吴文昌老人家中,记者见到了正在电视界面上浏览菜品的老两口。“我家离驿站不远,以前都是走路去站里订餐,最近我俩也尝试着通过电视来订餐,天气越来越冷了,省得我们老两口再来回跑了。”吴文昌对记者说,“自从家门口开了养老驿站,生活真是方便多了,送饭、洗衣、家政、就医……只要老人需要的,他们都能帮着办、陪着办,甚至连儿女们做不到的事儿他们都做到了。”
 
记者了解到,该驿站为老人安装网络终端后,老人子女可通过扫描专属二维码获得与老人家里终端同步的微信端,进而可以在微信上帮助老人预约服务。此外,子女还可通过终端与老人进行视频对话。今年86岁的李希强老人此前苦于手机、电脑等智能化产品用不好,不能随时和远在美国的女儿沟通。自从家里安装了网络终端后,父女俩经常视频聊天以解思念之苦。如今,驿站每周要陪同老人就医三次,定期还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把老人照顾得妥妥帖帖。为此,老人的女儿每次回国都会专门来到驿站进行感谢。
 
闫实说:“科技改变了生活,但情感需要温度。智能化养老让我们与老人和老人儿女有效互动,使老人享受到了更有品质的生活。”

陪同就医 奔跑在医院里的“好帮手”

         展览路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建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虽床位和空间有限,却得到了入住老人的一致认可。87岁的杨大爷说:“我和老伴住在这里一年多了,我最满意的就是离家近,家里有什么事三两分钟就回去了。”虽和老伴被安排在两个房间,但杨大爷表示充分理解。“你看我们三个老爷爷一个屋子,有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里,但是你进来后却闻不到什么异味吧?因为工作人员平时都是随叫随到,即使是正在吃饭,也会立刻放下碗筷来给端屎接尿。”讲到这个细节时,杨大爷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年365天,天天这样照顾我们,恐怕连自己儿女也做不到。”
 
除了为老人提供全托照料外,该中心为周边社区老人开展的助老饭桌、陪同就医、助浴理发等居家服务也很受欢迎。中午11点多,记者跟随护理员冯爱芬一同前往住在百万庄未区的杨光老人家中,陪老人前往医院做检查。敲开房门时,老人已经全部准备就绪了,老人的女儿陈阿姨笑着说:“这已经是第N次请护理员陪同就医了。”
 
冯爱芬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走下楼梯并坐上轮椅,帮老人戴好帽子和太阳眼镜后缓缓推着轮椅前行。“母亲这两天有点便秘,胃口不好,今天带她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做个简单检查。”陈阿姨说,“母亲今年97岁了,我自己也是个70岁的老人了。对我来说,母亲看病是个大难题。以前找人帮忙带母亲上医院,光来回路费等花销就要400多元。自从照料中心推出陪同就医服务以后,我们就一直请他们帮忙。挂号、排队、取结果等都是护理员帮着做,既省心又放心。”
 
步行大约十分钟左右,护理员推着老人抵达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老人安顿好以后,护理员一路小跑取到了此前电话预约的挂号单,而后便直接搀扶老人去二楼看医生了。据展览路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负责人郭洪彬介绍,该中心与全市40余家医院都有合作,能为老人就医提供绿色通道。同时,陪同就医的护理员每次都会提前到医院挂号、排队,省去了老人和家属的等候时间。而据记者了解,冯爱芬等护理员最远陪老人去过人民医院、复兴医院等,最长从上午十点陪到了下午四点多。有人在医院里帮着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忙活着,这让老人家属很满意。
 

喘息托管 让子女得到片刻休整

试想一下,如果让您一周连续上7天班,会不会累翻了?如果您连7天都坚持不了,那么那些常年照护父母、一天都不敢放松的子女们可咋过?
 
为了让老人子女能获得“喘息式”的短暂休整,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养老照料中心从今年9月起开始为长期卧床、家属专职陪伴的失能或半自理老人,免费提供一周的短期全托服务。因为该照料中心与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同址组成,老人在此能得到更为专业的医养康综合体验。据照料中心负责人杨敏霞介绍,这样的“喘息式”免费托管服务对象还包括社区里6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和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在八角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四楼,记者见到了刚刚入住的81岁老人张秀云。“得知要和几位老邻居一起入住,我们当时还犯愁怎么过来呢,没想到照料中心免费为我们安排了车辆接送。”张秀云指了指衣柜说,“你看,我只带了一些换洗衣服,在这里吃住行都不用我们操心。”一名护士告诉记者,张秀云老人患有高血压、心率不齐等病症,为老人进行健康查体和康复评估后,会为老人进一步安排相应的肢体训练、动作训练等康复项目。“我们还设有音乐康复室、中医理疗室和视力眼底筛查室,用于为有特定需要的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杨敏霞说。  
在音乐康复室,记者正巧遇到一名老人在进行治疗。老人戴着眼罩和耳机,房间内蓝光和红光交替变换,加之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让人的心情瞬间平静了不少。治疗师小张先后向记者展示了海洋鼓、雨棍、音树、风铃、水晶钵、铜钵等,一会儿像淅沥沥的小雨,一会儿像哗啦啦的海浪,拟声效果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治疗床上还有琴和鼓,拨动或敲打后产生的振动能够传至老人周身。”小张说,“可听的音乐可以制造不同的画面感,可感觉的音乐可以产生不同的体感,通过不同频率和节奏的音乐来影响老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进而达到治疗失眠、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的效果。”
 
据杨敏霞介绍,八角街道照料中心还定期邀请医疗康复护理专家和康复护理技师上门或集中为老人家属、保姆或家政人员等进行免费培训,教大家学会基本的居家康复护理技能。

健康饮食 年轻人吃不惯的“老年餐”

今年9月,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枣林前街新开了一家与众不同的饭馆。说它“与众不同”,一是因为它每天的饭菜都会标注精准的营养值,二是它的菜品低脂低盐年轻人可能还真吃不惯。
 
据记者了解,这家餐厅名叫“宁心园”,是白纸坊街道养老照料中心专门为周边老年人开办的。记者在餐厅里看到,虽过了饭点儿,但仍有很多老年人在此用餐。电子屏上显示着餐厅当天提供的针对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和血压异常的三种配餐方式,还标注了菜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及所含的热量,给老人提供参考。例如,血压异常套餐为西芹大虾仁、红烧肉芸豆、香菇油菜,营养值为蛋白质17%、脂肪29%、碳水化合物54%,热量为688千卡。
 
负责人高慧钧介绍:“宁心园餐厅和白纸坊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餐厅每天都是同步备餐。每周四,中心会邀请医院的营养科医师对下周菜品进行科学调配,不仅能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老人制作营养膳食,还会注意一些常见老年慢性病的食物禁忌。”因为这里的饭菜清淡,有些老人刚开始并不习惯。“对于口味较重的老人,我们将生抽煮开后淋在菜品上调味并逐渐减量,慢慢地就将老人口味调整过来了。”
 
正在餐厅用餐的田恩泉老人对记者说:“以前老伴外出,家里没人做饭时,我总出去'下馆子’。自从宁心园餐厅开业以后,再也没到别的地方吃过饭,这两个月以来我都来这吃了十多次自助餐了。”记者看到,田大爷的餐盘中盛了红烧鱼块、香菇油菜、西芹百合等五六个菜,加上汤和主食,可谓“餐量十足”。“自己在家做饭择菜、洗菜太麻烦,每次也顶多做一种主食。在这里20元就能吃到六种菜和好几种主食,既干净又健康。现在呀,就算我白天去公园溜达,中午也得赶回来在这吃顿饭。”
 
据宁心园餐厅服务人员统计,每天除了来店吃饭的老人外,还有将近400名老人选择送餐上门,为此餐厅每天都会指派九名工作人员为老人们送饭。一份“老年餐”能卖得如此红火,这其中的付出可想而知。高慧钧说:“除了用料和食材要精心挑选外,厨师们在切菜的时候都要十分小心,切得太大老人不容易吞咽,切得太小老人又容易呛到。”食材精选、操作讲究,这应该就是老人偏爱他们的原因吧!

上门专护 养老院式护理搬进老人家中

今年11月,南昌一位85岁老人遭两名保姆长期轮番毒打,家属看到监控视频后几近昏厥。近年来,“毒”保姆事件频发,使得不少年轻人感慨,“给老人请个放心的保姆咋这么难?”
 
可对于家住海淀区罗庄西里社区附近的居民来说,这个问题却并不难。建在该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能够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专护服务,专护员一方面承担着“保姆”的角色,24小时在家中照料老人的吃喝拉撒,另一方面承担着“养老院护理员”的角色,老人几点该吃饭、加餐,几点该睡觉、运动,都有严格的计划和流程,时刻为老人提供养老院级别的专业护理服务。此外,该中心还在老人家中安装远程探望设备,方便子女随时随地通过视频看望老人并查询老人的居家护理状态。这种透明化、开放式服务,深得居民认可。
 
在地质大学社区的丁大爷家,记者见到了专护员王玉华,从去年9月至今,她一直照顾着85岁的丁大爷。王玉华大姐是个典型的东北人,开朗、爱笑,跟丁大爷对话时更像是在哄着一个“老小孩”。“我刚来照顾老人时,他卧床不起且不爱说话。经过一年多的护理,老人精神状态有了很大转变。”在现场,丁大爷跟着王玉华唱了好几首红歌,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据记者了解,每个专护员的手中都有两张卡,一张是老人卡,里面包含老人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以及生活禁忌等;另一张是护理员卡,里面有老人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和计划。记者在王玉华的手机上识别“护理员卡”进入护管系统后,看到了丁大爷的详细护理流程。7:10-7:30洗漱,7:30-8:00协助进餐,9:00-9:30康复训练,10:00-10:30协助加餐,11:00-12:00准备午饭……而每操作一步都需要王玉华“打卡”确认完成。
 
据驿站负责人范雅慧介绍,像王玉华这样的居家养老专护员大多是以前从事过“保姆”工作,有一定老年人护理经验的,经过驿站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后,能够掌握专业的护理技能,从而为老人提供更为规范的服务。

适老改造 消除日常安全隐患

对于老人来说,家里的浴室、厨房等非常熟悉的环境会变得“危机四伏”,一个小小的地面落差可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记者在走访丰台区新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时发现,该中心在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我们对居民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评估后,会对老人的居室、厨房、卫生间、通道等区域进行个性化消除隐患的优化改造。”负责人谢鑫介绍,“有的家庭需要通过在原有墙体或家具上增加扶手、对地面做防滑处理、对墙角和家具进行棱角处理,达到风险优化。有的需要通过增加玄关凳、折叠浴椅等,达到便利使用优化。此外,还有的需要通过对环境结构和家具布局调整达到空间优化,通过在柜体设置拉篮、更换榻榻米等达到收纳优化。”
 
现居新村街道鸿业兴园社区的高大爷,生活一度过得手忙脚乱,一边要照顾99岁的老母亲,一边又要照顾左半身瘫痪的姐姐。工作人员在社区居委会了解到高大爷一家的情况后,免费为他的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以前,母亲和姐姐洗澡和如厕都是大难题,就怕不小心滑倒摔跤。现在,马桶旁边安装了前倾扶手,便于支撑起身;淋浴处增加了轮椅浴凳,洗澡时能够自由转动;固定的水龙头换成了拉伸式龙头,能够更加灵活使用;床头和卫生间都安装了呼叫按钮,用于紧急呼救。此外,照料中心还为家里配备了防褥疮气垫和压力感应床垫,随时监测母亲的生命体征和离床状态。”看着改造后的居住环境,高大爷高兴地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改造细节。他一旁的老母亲虽说话较吃力,但听到大家在谈论家里的变化时,也不停地做出“感谢”的手势。
 
高大爷着重指了指门厅和居室间过道上的两行扶手,说:“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扶手,它可发挥了大作用。不仅走路和坐轮椅时都可以通过它借力,平时还能挂些东西,特别实用。”而据记者向工作人员打听,这样的扶手每平方米价格在80元至300元,可以做成L形、U形和一字形,不论是哪种材质和形状,都能达到风险优化的效果。

真情服务 老旧小区里的快乐老年

家住八角北里社区的陈大爷自从几年前中风后就再没下过楼,听说家门口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新配了爬楼机,陈大爷的家人忙来打听,“能推老爷子下楼转转不?”驿站随即派了一位身体壮、力气足的男性工作人员。从五楼到一楼,正常人一两分钟就完成的行程,工作人员却忙活了将近一个小时。看着老人高兴地在院里晒太阳,工作人员也开心地笑了。
 
八角北里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有相当一部分房屋建设时间较早。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落成以后,一道难题摆在了面前,如何更有针对性地为老旧小区的老人开展服务?思考过后,院长杨丽告诉大家,一定要在工作中投入更多情感,用心去体会老人的感受和需求。老人不方便下楼时,他们将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家门口;老人家里需要打扫时,他们赶紧上门帮忙拾掇;老人生病时,他们推着去医院;老人无聊时,他们就陪着聊天、做游戏,重阳、端午等节日时还多次组织活动邀请老人子女一起参加。时间久了,社区居民将驿站工作人员当成了老邻居,有难事急事时经常找他们帮忙。老人们对驿站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居民裴锡光大爷就不止一次地向邻居们感叹,“等我老了,就指望咱这驿站了!”
 
裴大爷今年89岁,所住的八角北路社区距驿站有将近一公里远,中间还有一条道路相隔。“从2013年开始我就在驿站订餐,原来是直接过去吃,现在是请工作人员将午餐和晚餐一次性送到家里,中午吃完以后,晚上自己再热一下,一天的吃饭问题就都解决了。”记者在裴大爷家看到了他当天订的饭菜,有胡萝卜鸡丁、肉末豆腐、白菜木耳等。“饭菜的量很大,我经常打电话告诉他们少装点,省得吃不完浪费咯。”裴大爷笑着说。据记者了解,驿站里每餐需要12元,政府补贴3元后,老人只需付9元钱就能吃到三菜一汤,老人反响非常好。“我们采用中央厨房集中配餐的方式,如果当天的饭菜有个别老人吃不惯,我们还会为老人'开小灶’,做一些清淡可口的菜品替换。”杨丽介绍。
 
周到的服务让社区老人深为感动,裴大爷曾多次自愿捐款数万元给驿站。他感叹,像这样的驿站对老人来说是件大好事,老人的吃饭和生活难题都解决了,能不快乐长寿么?“希望未来每一个社区都能建立一个这样的驿站。”裴大爷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

舜心国际——专业的养老设计机构!